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黄石市2014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点

 黄石市2014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2014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工作总要求,按照理关系、打基础、抓改革、促升级的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完善体系,全面夯实基础,统筹推进工作,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一)加速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机构改革部署,加大对县(市、区)机构改革的督促指导力度,不断推进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完善基层监管网络,强化基层监管力量,建立健全基层监管机构,确保全市体制改革尽快到位。市、县(市、区)、乡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原则上于2014年6月底之前完成。

 (二)建立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建立各级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推动各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要求的落实。健全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监管责任追究机制,推动形成责任落实、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推进各级食安办建设,强化统筹规划、督查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职责定位,制定落实联络员会议、信息报送、食品安全工作通报等食安办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食品安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发挥食安办综合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

 (四)探索创新监管方式。依靠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的预防机制、发现机制和安全事件解决机制;构建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成立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分析、研究和评估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提高监管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过程管理为重点的综合监控体系,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实时监管;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信息系统,推进监管与生产经营信息融合,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监管体系,推动监管工作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2014年,全市制定一个地方食品标准(黄石港饼),抓好一个重点食品品种(豆制品)的规范监管执法。

 (五)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制定2015—2020年法治食品药品监管建设实施方案,引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高起点运行。根据省局出台十个方面的制度:《湖北省食品安全管理规定》、湖北省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责任考核办法、省市县乡四级事权划分意见、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意见、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技术能力建设标准和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关系及考核办法、食品药品日常监管执法规范和行政处罚规范、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管办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办法、发挥食品药品学会协会作用的意见,做好学习贯彻落实工作。

二、扎实开展日常监管,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能

 (六)全面实施质量管理规范。严格落实国家总局、省局要求,重点推进新修订药品GMP、GSP实施,做到认证标准一致,扶优汰劣,规定时间内未通过认证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经营;加快推进非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新修订GMP认证;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在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序实施。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和湖北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规范实施,督促企业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继续实施《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保障保健食品生产质量安全。

 (七)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继续推行网格化、“痕迹化”、常态化监管方式。加大对凉拌菜、生食水产品、乳制品、肉制品、调味品、食用油、白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食品生产聚集区、食品问题多发区、食品主导产业区等重点区域,以及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重大活动餐饮服务、超过100人的一次性聚餐场所等重点业态的监管力度,排查治理食品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建立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科学制定食品监督抽检计划,严格开展监督抽捡工作,强化抽检结果汇总分析和综合利用。继续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推进活动。实施《湖北省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年内,全市县及以上城区豆制品生产要达到100%的集中区域生产管理。

 (八)加强药品、化妆品安全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中药饮片生产加工。支持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建设,规范互联网药品交易和信息服务管理,持续净化互联网售药环境。完善药品抽验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做好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抽验工作。加强特殊药品监管,终止妊娠药品监管,开展麻黄碱类原料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加强医疗机构放射性药品配制管理。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手册,探索对互联网销药企业实行“积分制”的监管办法。进一步完善化妆品注册及备案管理,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化妆品监督检查和飞行检查。

 (九)加强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加强对第一类医疗器械注册检查指导。以抓好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实施分级监管。重点监管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不定期开展飞行检查和交叉检查。推进不良事件监测与再评价工作,强化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工作。

三、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重点监管的力度

 (十)着力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制定并实施201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科学规划食品药品监管抽检工作。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规范,继续开展高风险品种重点监测,推进药品再评价工作。形成监测工作合力,建立报告质量核查机制,提升报告质量,为日常监管提供可靠技术支撑。建立市、县同步预警与快速处置的协同工作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十一)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以肉制品、水产品、豆制品、食用油等食品和化妆品生产经营、个体诊所药品安全为重点的“铲除黑窝点”利剑行动;深入开展以打击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行为为重点的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中药提取物生产、夏季冷藏冷冻药品经营、量大面广食品生产经营、小餐饮规范经营等专项检查;进一步深化乳制品、白酒、食品标签标识、儿童食品、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以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等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全市监管体制改革到位后,组织实施一次“亮相”行动,要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十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重典治乱,加强行刑衔接,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从严从重处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做好技术监督和行政执法的有机统一,提高重拳打假的科技含量。重点督查督办跨地区重大典型案件,加大大案要案的督办力度。提升办案水平,加强办案交流,构建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稽查工作体系。

四、加快支撑体系建设,夯实食品药品监管基础

 (十三)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探索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机制,推行企业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根据食品药品品种、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状况及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记录等信息,建设企业诚信档案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科学设定评价条件,及时发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红黑榜”。推动“四品一械”生产经营企业与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金融机构、证券监管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十四)推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按照生产环节用重力、过程监管用重责、治理违规用重典,以及责任追究严格、严密、严厉的要求,着力推进食品安全生产体系、食品安全流通体系、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食品卫生质量检测体系、食品安全规范保障体系、食品安全组织保障体系、食品安全社会舆论监督体系、食品安全消费体系、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十大体系”建设。

 (十五)加强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建设全市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开展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建立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和重大信息直报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切实提升应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十六)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监检联动机制。理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的职责任务分工,推动形成分工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顺畅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和县级综合性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开展局校合作,构建检验依托科研、科研提升检验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强检验检测新方法和快检技术研究,加强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基本药物监督抽验为重点的食品药品检验工作。加强审评认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推进电子监管覆盖主要监管业务,市级监管网络 100%延伸至县(区)监管部门。

 (十七)加快信息化建设。启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全面开展零售药品电子监管,建成全市药品流通电子监管平台。推进全市投诉举报系统一体化建设,完善12331投诉举报电话系统平台建设,实现投诉举报平台信息共享。

五、凝聚各方监管合力,着力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十八)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厘清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自律,督促企业签定诚信承诺书,督促企业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强化乳制品、肉制品、纯净水、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餐饮服务等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硬件改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自检能力的提升。鼓励引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投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试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授权”制度。

 (十九)强力推进社会共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家行”活动,推进政府领导责任、监管部门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共同落实。发挥行业协会与社会团体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融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大系统,大力发展和培养食品药品网格员、协管员和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拓展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控途径。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健全参与监管的激励机制,推动各方积极参与维护食品药品安全。2014年网格化管理达到100%覆盖乡村和街道社区。

 (二十)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实施示范工程,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县、餐饮服务示范街、示范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针对重点品种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二十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宣传工作考评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制定新闻发言人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新闻统一发布制度,利用好政务网等发布平台,加强舆情研判相引导。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等多种形式宣教活动。扎实推进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建设,全市社区、乡村和重要场所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建设覆盖率实现100%。持久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五进”活动,重点强化社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注重发现、挖掘和培育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助推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十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突出转变职能,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实现行政审批事项 100%进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研究制定行政审批缺项受理制度,完善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策程序;推进市县两级行政审批系统体系建设,加强对取消、下放审批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指导。试行药品经营许可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合一。抓好药品经营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换证工作。

 (二十三)助推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注重引进生物医药大企业、大项目,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食品药品双百亿工程;积极谋求大型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支持医药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医药行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新版药品GMP实施为契机,支持和促进企业扩大产能,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丰富企业品种资源,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

七、加强作风与能力建设,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

 (二十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的服务理念,强化责任意识、预防意识、制度意识、体系意识、市场意识、共治意识、质量主体意识、重点意识、创新意识、团结意识“十种意识”,增强兜底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六个要求”。深入开展“提高执行力,争做好干部”活动,扎实做好政风行风评议 “回头看”,大力推行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工作法。

 (二十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倡导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深入基层,围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改草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探求解决之法,提供决策依据,注重成果转化,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创新,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2014年,市局班子成员开展1-2项领题调研。

(二十六)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扎实开展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培训年”活动,以基层监管队伍为重点,组织监管队伍全员培训,全面提高业务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领导干部参加省级轮训、基层监管所长集中培训;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局挂职锻炼。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二十七)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中心工作,强化对审批、认证、执法、检测检验等权力运行的监督。建立健全防控廉政风险制度和责任制度,加大执纪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时间:2014-04-22 来源: